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法生效,当局拟整合政府服务、增加面

 

电子政务及电子政务施行细则已生效

当局介绍有关便民措施

将循居民常用角度

逐步对服务进行整合

同时计划增加面容识别

作为电子政务身份识别的方式

电子政务拟面容识别

《电子政务》法律及《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行政法规生效

《电子政务》法律及《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行政法规昨生效。行政公职局局长高炳坤表示,新法律及行政法规的生效,为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提供法律基础,标志着特区政府电子政务进入新阶段。

便民便商四服务

为配合法律生效,特区政府将遵循便民便商原则,围绕电子证明、数码证照、数码化接待、电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务,有序落实一系列公共服务的电子化。贯彻落实行政长官的施政理念,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打破“讯息孤岛”困局,推动落实电子政务是特区政府施政重点。行政公职局将加快构建内部行政电子化管理,协调各部门发展对外便民电子化服务。

短中期会首先推进电子证明的发出,如刑事记录证明。亦会加强电子政务发展上的数据互联,尤其是希望将政府已确认的数据扩展应用范围。未来希望针对市民常用的服务,以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推出服务,如长者每年需要到政府部门确认状况的服务,从便民便商及居民高用量的角度,推进电子政务发展。

面容识别保安全

行政公职局未来会与身份证明局合作,增加面容识别作为电子政务身份识别的方式。至于其安全性,所有数据及资料均会送到身份证明局核实,而非由各部门储存。身份证明局本身已建立一套安全系统,加上“网络安全法”实施后,各部门已启动安全基准及审核程序,同时兼顾服务的安全与便捷性。

面容识别与邮电局推出的电子文件签署认证服务“云签”的安全性相同,但“云签”需要到邮电局开立及定期更新,推出后不算普及,面容识别可更快捷和更方便。面容识别是身份识别工具,未来会整合至不同的电子服务中,居民毋须另外申请,便可在程序上应用。

扫码可知官方发

电子化服务渐受居民欢迎

至于与私人机构互认方面,高炳坤称,政府未来发出的电子证明,均会附有二维码,部门或私人机构只要扫码,就能清晰文件是否由官方发出。相信文件的真伪能够获得确认的话,就会受到私人机构认受。

面容识别非强制 资料不保存

电子政务身份识别增加面容识别方式,有意见担忧难兼顾个人私隐。高炳坤今日受访时重申,采用面容识别与否,取决于居民自身选择,强调面容识别技术只是将用户的面容特征数据,以单向加密送至身份证明局核实,所有数据不会储存在服务器或任何部门中,是一次性及单向送出。

身份证明局局长黄宝莹称,身份证明局收到行政公职局的资料后,会将资料与身份证明局资料库中已有的居民个资比对,确认后只返还结果,不会储存留底。

高炳坤介绍,首个应用面容识别的服务是“一户通”账户的开立。过往居民要申请“一户通”,一是到公共行政大楼或市民服务中心排队开户,又或提交纸本文件。但随着《电子政务》法律生效后,居民可选择使用面容识别工具,全程以手机完成开户。

居民下载“一户通”的手机应用程序,填写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身份资料,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扫描面容,有关资料将单向、加密送至身份证明局核实,“就好似居民到前台办手续时要出示身份证对一对”,行政公职局或其他部门都不会将资料保存。

高炳坤指出,强调个人资料保护的欧洲国家亦有采用面容识别作为电子政务的工具,如法国与澳门几乎同步推出,葡萄牙亦已开标购买相关系统。

一户通未来使用量再增

高炳坤

高炳坤表示,已登记“一户通”的人数约63,000人。目前,已有21项公共服务进驻“一户通”,另有19项公共服务使用“一户通”身份识别及电子通知等技术。未来随着“一户通”登记更便利,以及提供服务的数量增加,相信会自然推进“一户通”的普及和增加使用量。

常用服务逐步整合

“一户通”为居民提供更便利服务

至于现时各部门“APP出多门”如何整合协调,高炳坤指出,一直听到社会意见指不同部门提供不同程度的电子化服务,但居民需从不同的地方取得。《电子政务》法律及《电子政务施行细则》行政法规生效后将提供基础,让当局逐步将服务整合。当局将循居民常用的角度,尤其是资讯性、出行需要的服务方面逐步整合;同时亦会发展新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