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申码”背后的“攻坚队”:让政务服务像网
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里的“随申码”,早已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出行、办事的必需品。
从随申码,到电子证照、不见面办理……上海“一网通办”这块电子政务服务“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而这块“金字招牌”背后,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功不可没。这支年轻的团队不断挑战承担急、难、重任务,用汗水诠释青春,朝着让上海市民“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的目标砥砺前进。
24小时打造的“随申码”
“亮出随申码”,是如今上海市民已习惯的动作,绿、黄、红三色码动态显现,方便了工作、生活、出行,也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随申码”累计用码12亿多次,累计用码人数3400万多人,已然成为了上海市民出行、办事等多场景的必备之“码”。
然而,你很难想象,从提出设想到上线,“一网通办”攻坚团队仅用了24小时。
今年2月16日,在接到“随申码”开发任务后,数据资源部全体员工放弃春节假期,迅速投入抗疫第一线,“与时间赛跑”全力攻坚。
“我们连夜组织专家团队在1天内完成架构设计、近亿条原始数据清洗比对,以及2000多万条随申码颜色计算工作。”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储昭武介绍。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24小时后的2月17日,“随申码”在“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三端同步推出上线。
上线后,“随申码”的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深化。3月1日,“随申码”扩大了用户覆盖人群,支持港澳台人士、外籍人士获取“随申码”,目前已有相关用户23.2万人;3月15日上线“随申码”企业版,目前已有3708家机构和企业申请了张贴码,扫码服务共计2376万次;4月3日,又创新推出“亲属随申码”,为学校复课、儿童出行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累计用码次数达2584万次,199.2万未成年人通过亲属申领获码;5月15日,“随申码”平台与电子证照库后台实现融合贯通,为各政务服务窗口实现“亮码办事”进行赋能;7月5日,“随申码”开通看病就医功能,为患者提供“脱卡支付”新模式......
在功能快速迭代、服务内涵持续深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背后,是“一网通办”攻坚团队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
他们与“时间赛跑”主动放弃春节假期,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同志回家时间二周内总计不到十个小时,有的同志连续多月,连轴转加班,有的同志急企业群众所急,积极协调委办部门,第一时间妥善解决企业群众诉求。
挂图作战
推进电子“亮证”
今年,上海“一网通办”提出“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也就是说,在一些需要市民提供这些证照的政务办事环节,即使没有带实体证件,也可以在手机上亮证、验证。
举个例子,市民打开“随申办”App“亮证”栏目,只要点击“增加”,系统便可自动录入“结婚证”“户口簿”“驾驶证”等电子证照。
作为“一网通办”公共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电子证照极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据介绍,电子证照的工作涉及50多个委办单位、16个区,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推进面大量广。
为了实现市民的便捷,“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组成电子证照项目攻坚专班,挂图作战,深入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将其作为加快实现今年“一网通办”“两个免于提交”工作目标的“杀手锏”。
“疫情以来,电子证照制证专题对接会议就召开了240余场,往往一张证的讨论就是三四个小时。”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副部长陈祺介绍,为了完成既定任务,每位成员都一丝不苟,发扬工匠精神。目前攻坚专班已完成今年新增制发归集777类电子证照,电子证照库总归集量为1.07亿张。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队首创“多人在线、协同办理”的“不见面办理”模式,通过最简流程,最少材料,最优体验,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随身办理各类政务事项。能为“一网通办”工作添砖加瓦,让老百姓办事从“能办”到“好办”再到“愿办”,团队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有很大成就感。“希望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值得的。”陈祺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