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政务公开发展现状

如今国家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在国际竞争力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电子政务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各级政府普遍实现了政府上网,政府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根据最新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排名来看,2018年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为0.6811,世界排名第65位,相比四年前的第70名(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5450)提升了五个名次,充分表明我国电子政务综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距离领先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线服务指数为0.8611,位列全球第34位,达到了全球领先发展水平。总体而言,我国电子政务是稳步前进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备

据统计,目前我国全部的直辖市、自治区、省级地区都已建成电子政务网络,同时,政府网站的建设及应用还处在迅速的完善中,诸如各级政府部门为了适应政务信息公开的工作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先后进行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抖音平台建设,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力求以人民为本,便利了人民群众对信息的获取。

(二)政务公开广度深度稳步拓展

在大数据背景下,各级行政机关积极践行“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做出的决策、出台的相关政策,第一时间通过两微一端等渠道对外发布,对重大事件、政策等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途径进行公开。相关政策出台后,密切关注社会公众的反应,对误读及时做出回应;突发的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公众通报准确权威的信息,减少不利舆论的传播。近年来,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每年公开政务信息数千万条,办理相关政务信息公开申请数十万件。随着“一网通办”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积极释放了正能量、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而且也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构建完善的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基石。目前很多省、地市、县级等行政服务大厅建设都凸显了地方特色,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的行政服务大厅达4500个,100%实现了信息化支撑。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网上信访、领导信箱、在线访谈等互动栏目已经满足不了广大民众的服务需求,很多地方都建立发展了富有成效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安徽政务服务移动端“皖事通”、广东省“粤系列”移动服务平台、银川的微博问政等都已成为了政府推动政策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上情下达、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二、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制度还不够完善

目前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颁布生效,但从法律效力等级来看,是行政法规的范畴,因此效力低于人大通过的相关法律,各类政务网络不能有效的实现联通,信息孤岛现象还普遍存在。电子政务现行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导致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缺乏统筹的规划和组织协调,部门间缺少信息的及时沟通,信息化资源和建设拥有情况各不熟悉,数据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也存在差异性,从中央到地方呈现金子塔式状态,供给结构出现失衡。

(二)政务信息公开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推进政务公开的工作中,依然按照“政府公开了什么、民众就看什么”的工作思路模式,尽管很多电子政务平台设立了投诉电话、市长邮箱等维权途径,但对投诉意见的处理和反馈却不及时、有效。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和领导有意见,提出的建议和申诉也难以到达领导者手中。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具有时效性强、不确定性高、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政府若没有把信息及时的公开、不作为的处理,甚至为了趋利避害和逃避责任的考虑,其往往是选择性信息公开,真正的“干货”少,这样的结果便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三)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管理不到位

在大数据背景下,上至中央政府下到基层社区都建立了电子政务平台,两微一端、政务抖音短视频等政务新媒体在拔地而起,政府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政务信息传播给民众,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务公开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政府在电子政务平台的设计、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短板。虽然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政策号召,建立相关的电子政务平台,但是盲目跟风建立、缺少因地制宜的环境是存在问题的,诸如一些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平台,很少有用户使用和登录,相关平台的管理缺少特色和差异性,对新闻事件的获取缺少及时有效性。很多平台不定期才更新相关报道,这样就减少了关注度和兴趣,长此以往部分政务新媒体就会表现出“不互动无服务”“标题党”等现象时有发生。

上一篇:电子政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